欢迎访问保定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
回到首页 入驻企业 专项服务 县域中心 咨询专家 活动预告 服务成果
    【博雅分享】博雅回顾总第273期—从瓦当看燕国历史留痕 首页 ->服务成果   

  3月28日晚吴磬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从瓦当看燕国历史留痕课程!


  燕国瓦当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瓦当艺术中也占有不能替代的一席之地。




  在地域上来讲,京津冀处在燕国时期的同一片地域,文化也自成一脉,同祖同源自然有规律可循,通过瓦当一物,方可以小见大,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整个地域的文化与传承。


  这个看似普通却不平凡的小装饰,究竟隐藏着多少神秘的故事。




一 、燕下都


  燕下都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之一,是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处北易水与中易水之间,亦称武阳城,故城遗址东西约8公里、南北约4公里,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其都城宫殿建筑风貌直接折射出燕国国势和社会文明。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由于战争和地震、水患等自然灾害倒塌沉埋于地下。从20世纪初以来,燕下都遗址出土了大量瓦类建筑构件,如瓦当、檐前带当筒瓦、脊端带当筒瓦、脊饰构件、板瓦、瓦钉与瓦钉饰、滴水构件和砖饰构件等。从出土的瓦类建筑构件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建筑风貌,并考察分析其特征和制作工艺,从中了解当时生产力水平和装饰理念。


  考古成果揭示,燕下都故城宫殿建筑、作坊建筑、居住建筑以及军事防护建筑遗址出土的瓦类构件,直接体现了这些建筑物的规格与地位。其宫殿及宫殿建筑群建筑位于东城的东北方位,还有的建筑在都城以北。




二、下都三台


  这里所说的下都三台是指武阳台、老姆台和疙瘩台。其中武阳台在都城内东城的东北方位,老姆台和疙瘩台在城北。三台出土的瓦类建筑构件极具代表性。


——武阳台


  武阳台是燕下都最重要的宫殿主体建筑,其地位与坐标制约着燕下都宫殿群的设计与建筑布局,甚至决定着整个都城的规制与建设。




  武阳台主体宫殿建筑夯土基址,东西长140米,南北宽110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向内收缩4—12、高约2.4米,下层高约8.6米,已不甚规整,但基本上呈方形。


  1958年1月,燕下都文物工作队调查发现,武阳台夯土下层西南侧发现有双龙饕餮纹半圆形瓦当等遗物。1976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武阳台东约420米处发现一个建筑材料埋藏坑,坑内出土的文化遗物是建筑材料残片。进入21世纪以来,笔者陆续征集入藏数件完整檐前带当筒瓦,为武阳台夯土台基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出土,与《燕下都》一书记载武阳台东建筑材料埋藏坑所出土的瓦件相类似。河北博物院编著《慷慨悲歌·燕赵故事》一书也刊载了武阳台出土的瓦类建筑构件。




结语


  形制和规制不同的瓦类建筑构件使用在宫殿建筑物的屋顶,使宫殿主体建筑与宫殿建筑组群显得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大型主体宫殿建筑使用大型的檐前筒瓦、垂脊端头筒瓦、山字形脊饰、瓦钉饰等,并装饰三角山形纹和抽象写意团龙纹,使得主体宫殿建筑更加壮观华丽。


  武阳台、老姆台、疙瘩台出土的瓦类建筑构件,以其保护建筑物的实用性、装饰美化建筑物的审美性和建筑装饰理念所折射出的时代象征性集一身,是研究燕国都城乃至燕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资料。


  燕下都出土的瓦类建筑构件说明了我国文化艺术在两千年前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燕国高于同时期赵国故都、齐国故都、鲁国故都等地建筑材料制作工艺水平,体现了瓦类建筑构件制陶工匠技术的娴熟、精湛,以及制作工艺的发达与先进。同时,它也体现了统治王权对建筑的审美要求,更反映出了整个燕民族的社会崇尚和思想意识。


  感谢吴磬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从瓦当看燕国历史留痕课程,希望我们更加了解历史,知古论今!



服务资源连接:
 
手机扫描更多信息!
主办单位: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主管单位:保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承办单位:保定市指南针市场调查传播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保定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   备案号:冀ICP备15008918号-2  |   服务热线:13722263211  18631219988  |  邮箱:bdznzgs@163.com  |   法律顾问:河北宏保律师事务所